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决策参与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在企业责任体系方面,明确要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公开环境治理信息。在全民行动体系方面,要求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提高公民环保素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如下:更新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 全会公报多次提到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
没有总体规划,推进就容易走样。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战略性、历史性选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政府过去也做了很多,但不成系统,比较分散和碎片化,当前,社会方方面面对此有期待。
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既积极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决不照搬别国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②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③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④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⑤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⑥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环境法律法规:包括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境监测与评估: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掌握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意见强调包括政府在内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制度资源,吸收市场和社会的创新机制体制,有助于实现环境治理的适应性、可持续性和灵活性。在领导责任体系方面,提出要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开展目标评价考核,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构建自然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环境治理修复机制和监督机制等。(5)生态安全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
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从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并激发各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如: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治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1、措施如下: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六个坚持),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2、城乡分割的环境治理模式,环境治理的重点一直是城市和工业,农村环境治理基本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 大多数法律法规是针对城市环境保护建立的,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检测、管控和保护体系尚未建立。 与城市专设环保机构相比,农村环境治理机构不健全,基层环保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3、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