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能减排的相关调研题目(节能减排研究报告) 返回列表
节能减排的相关调研题目(节能减排研究报告)

节能减排知识竞赛试题

答案:D 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的消费方式。A、清洁型 B、循环型 C、节约型 D、环保型 答案:C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已经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起施行。

十尽量喝散装茶不属于低碳饮食。十在节能减排上,我们倡导减少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和适量饮酒。十节能方式洗衣措施有:能采取每月手洗衣服;少用洗衣粉,还有使用节能洗衣机。十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关闭显示器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

(答案:B.大理石地板)建筑材料放射性较高。5 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如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如果全国9亿户家庭都在用电后拔下插头,每年可节电约3亿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是(答案:D.189万吨)。

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列哪些属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

国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很多,包括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

五) 热电联产:支持工业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排放。(六) 副产煤气回收:强化工业副产煤气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七) 企业能源管控:推动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节能减排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鉴于全国性的缺电状况,年开始,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由原来的每年11月份改为6月举行,目的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唤起人们的节能意识。 A、2004B、2005C、2006D、2007 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的消费方式。

在节能减排上,我们倡导(答案:B.减少,适量)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和(答案:C.杜绝)饮酒。3 (答案:B.少,少)消费、(答案:B.少,少)分享、简单生活这是减少温室效应的老办法。3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应(答案:B.多,少)乘坐公交车,(答案:B.多,少)开私家车。

污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指标,供冲厕所、洗汽车等用途的水叫__。(选择题)1 干净水 2 中水 3 可用水 正确答案:2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___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中国能效等级共分几级?(B )A、4级 B 、5级C、3级 在“中国能效标识中”各种颜色代表什么?( A)A、红色代表禁止,橙色、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环保与节能B、红色代表环保与节能,橙色、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禁止。

天少抽_A_,1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果全国5亿烟民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A.1支烟 B.2支烟 C.1包烟 13 _A_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

简单(小学生五年级会的)的节能减排的选择题(要有答案)

所谓 A ,就是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植树,或者其他对减排有贡献的方式,来补偿自己造成的碳排放。A.碳补偿 B.碳源 C.碳汇 D.低碳生活 三十不属于低碳旅游的行为是 C 。

答案:B(错误,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多项选择题(20题,请填入您认为正确的n个答案序号)。2政府机构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形成绿色行政、绿色环境、绿色社会、绿色公务的理念,将为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极大贡献。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平均用车能耗核算制度。() 5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盈利性节能服务。

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